由于原油以美元計價,同時中國對海外原油的需求幾乎沒有放緩的跡象,人們顯然會認為中國三大上市石油公司將從人民幣升值中獲益。但情況可能并非如此。分析師們表示,中國石油(10.41,0.05,0.48%)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Co.,簡稱:中國石油)、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Petroleum&ChemicalCo.,簡稱:中國石化(8.12,0.13,1.63%))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Ltd.,簡稱:中國海洋石油)可能發現,中國政府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舉措導致他們的生產成本上升,因為這些成本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分析師稱,三大石油巨頭還可能面對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下降以及石化產品出口遭受打擊的局面。中國央行上月表示,將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自2008年7月以來,中國實際上一直實施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這一實施了兩年的做法旨在幫助穩定中國經濟,抵御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沖擊。雖然中國政府官員堅稱,此次政策調整并不一定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將升值,但自該舉措宣布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上升約0.8%,達到1美元兌6.7718元人民幣。一些經濟學家預計人民幣年底前將升值3%~5%。中國石化被視為人民幣走強的最大受益者,因為這家中國最大煉油企業70%的原油從海外進口。中國今年上半年進口原油1.1797億噸,較上年同期增長30.2%。不過,原油成本降低的有利影響將被國內成品油價格的下降抵消。瑞士信貸(CreditSuisse)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他們與中國石化管理層以及行業顧問的對話顯示,人民幣匯率已包含在中國成品油定價公式中,如果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完全被傳遞到國內成品油價格上,中國石化受到的影響將是負面的。根據中國信息門戶網站的計算,基于75美元/桶的平均原油價格,在當前的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下,人民幣每升值2%,汽油和柴油零售價格將下調人民幣100元/噸。中國石化去年成品油總銷售量為1.24億噸。分析師表示,人民幣升值還將打擊中國石化的產品在國內和亞洲市場的競爭力,該公司的產品已經面臨來自中東廉價產品的較大壓力。瑞士信貸表示,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生產商的上市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顯然是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的受害者,因為原油價格以美元計價,而該公司成本以人民幣計價。瑞士信貸預計,人民幣每升值1%,中國海洋石油2011年收益將減少0.6%。分析師稱,中國最大上市石油生產商及第二大煉油商中國石油也將因人民幣計價成本的上升和成品油價格可能的下調而遭受與同行相似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