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即將過去的2011年,欣慰的是,筆者對去年底所做的中國宏觀經濟中的通貨膨脹發展趨勢,以及相應的貨幣政策控制指標--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的預測,全部應驗。就今年而言,筆者說得最多的是美國是否會跌入衰退階段,中國能否加快經濟轉型,能否安全著陸。直到今天,還沒有答案,只好繼續追問。從歐美與中國基本面出發,很容易得出判斷:2012年,世界經濟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增長水平。而這仍依賴于一個關鍵假設,即歐美不會爆發惡性危機。這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問題,還與國際政治密切相關。筆者預計,隨著美國經濟衰退的加深或者突然惡化,針對歐洲和中國的各種對抗將更趨激化,美國甚至會不惜挑起局部戰爭,以轉移經濟和政治上的壓力。較為溫和的方式,是做空歐元區和中國,以使其在身處劣勢時,仍保持相對優勢。美國的這種對策是國家戰略,無論驢象誰在大選中獲勝,都不會有本質改變。既然美國是一個"自己過不好,也絕不會讓其他國家過上好日子"的國家,我們唯一的希望是美國能"HOLD"住,不至于要孤注一擲地搞亂全球經濟。然而,這一良善愿望恐怕會被大選年的黨派斗爭毀掉。一個我們不愿見到的事件邏輯和發生順序是:黨派惡斗--美國經濟惡化--奧巴馬政府孤注一擲,挑起戰端或做空歐盟、中國--歐債惡化,歐元區崩盤--歐美中同衰退--經濟危機波及全球。假如不發生上述最極端的情況,那么,歐美很可能會經歷一個經濟低迷的過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中國既依賴于歐美的經濟表現